琵琶语简谱D调
最近后台有人一直在问《琵琶语》该如何弹,作为音乐大师林海的代表作,并且作为徐静蕾、姜文的电影《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》的主题曲,这首曲子变得和《渔舟唱晚》、《高山流水》和《十面埋伏》等一样家喻户晓。
出自2003年的专辑《琵琶相》,由方文山先生填词,林海先生谱曲,但我们听到最多的是纯音乐版本,本来是琵琶搭配钢琴来演奏,但此曲近年来由古筝演绎的更多,本身凄美多情的旋律,浸入古筝润人心田的弦弦演绎,一曲《琵琶语》,诉尽离人泪,相思苦。
今天我们就从演奏技巧和情感表达两方面讲解一下古筝版《琵琶语》(文末还有曲谱和演奏视频)。
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这首乐曲的分段,再分段来讲解一下每一小节需要注意的要点。
第一小节:注意最后一拍,也就是第4拍,出现一个6的上滑音和6的下滑音的连接,这里一定要保持音准,6的音上滑音并不到1,而是到7;
第二小节:有一个板前花,刮的不要太多,然后再第二小节还有一个上滑音,板前花和上滑音一定要连接到位,同时要注意一下,由于这首曲子比较优美柔和,所以我们在按上滑音的时候,按的稍微慢一点。
第三小节:它的第4拍有一个717的回滑音,首先将琴弦按到7的位置上,然后弹右手,之后左手形成一个往下再往上的形式的回滑音,发出的声音是717;
第八小节:这一小节的最后两拍,分别有一个右手的和左手的上行刮奏,右手的上行刮奏在第3拍出来,左手的上行刮奏在第4拍出来,一定要按节拍。同时,注意左手的第1拍出来的上滑音也是在刮奏刚一出来就可以松掉,之前保持住。
直到第八小节通过左手和右手连续的刮奏将情绪渲染上去,所以这两个刮奏是由弱渐强的。
第二部分:9-17小节
首先,第二部分的音量比起前面部分有所增强,并有几个特别的地方要弹出明显的强弱对比。
第十三小节:它的第1拍和第2拍,与第3拍、第4拍形成了比较强烈的对比,1、2拍比较强,3、4拍比较弱。
第十四小节:形成一个由弱渐强的4561,从76开始又渐弱,要弹清楚。
第十五小节:与十三小节相同。
第十六小节:通过密集的十六分音符弹出来的由弱渐强。
第三部分:18-21小节
第三部分实际上是将第二部分的旋律在中音区和低音区来重复演奏。
第十八小节:开始的1、2拍是弱的,3、4拍是强的,它的对比与之前是反过来,先弱再强。
第十九小节:形成一个由强渐弱的趋势,有一点特别注意,这个部分因为是尾声,趋于结束,在弹的时候音量是有所下降的。
好了,注意的要点全在这里啦,其他按照曲谱来弹,稳!
文章最后我们再完整地欣赏一遍古韵绵长的《琵琶语》吧。
专业系统零基础学唱歌加微信:142616051 免费领取VIP教程 备注:学习!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zhuniz.com/3982.html